职 称:教授
所在系(教研室):计量经济学教研室
职 务:
电子邮箱: huajun99382@163.com
个人主页:
教师简介
刘华军教授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4项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,并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项目多次。以独立作者出版专著1部,以第一作者或独立在《中国工业经济》、《统计研究》、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》、《财经研究》、《经济评论》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。相关成果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次(2013年、2014年、2016年、2017年),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次(2013年、2014年、2015年、2018年),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本科人文社科类一等奖(2016年)。获得山东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(2016年),入选南宁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首批“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(2014年),获得“山东省第四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”(2015年)、2017年入选“泰山学者青年专家”、2018年入选“2017年度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、山东省理论人才“百人工程”、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。
教育背景
1996.09-2000.06,山东轻工业学院,工业外贸专业学士;
2002.09-2005.06,山东大学,政治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;
2005.09-2008.06,山东大学,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。
工作经历
2000.07-2002.08,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政府,镇长助理;
2008.07-2008.11,南宁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,讲师;
2008.12-2013.11,南宁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,副教授;
2013.12至今,南宁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,教授。
学术与社会兼职
2014.11-12,南宁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;
2018.07-至今,南宁市第二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委员。
研究领域、主讲课程与研究方向
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,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、经济学综合实验等课程。
研究成果
代表性成果
论文:
[1] 刘华军,彭莹. 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“逐底竞争”检验[J].资源科学,2019,41(01):185-195.
[2] 刘华军,雷名雨. 中国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困境及其破解思路[J]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18,28(10):88-95.
[3] 刘华军,彭莹,贾文星,裴延峰. 中国三大市场空间一体化及其网络结构研究——基于价格信息溢出视角的实证考察[J].当代经济科学,2018,40(05):79-89+127.
[4] 刘华军,李超,彭莹. 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区域协同提升研究,中国人口科学2018(04).
[5] 刘华军,彭莹,贾文星,裴延峰. 价格信息溢出、空间市场一体化与地区经济差距[J].经济科学,2018(03):49-60.
[6] 刘华军,彭莹,裴延峰,贾文星. 全要素生产率是否已经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?[J].财经研究,2018,44(06):50-63.
[7] 刘华军,杜广杰. 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关联研究[J].统计研究,2018,35(04):3-15.
[8] 刘华军,杜广杰. 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检验——基于2000~2013年DMSP/OLS夜间灯光数据[J].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2017,34(10):43-59.
[9] 刘华军,杜广杰. 中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分布动态演变——基于城市DMSP/OLS夜间灯光数据的研究[J].中国人口科学,2017(03):17-29+126.
[10] 刘华军,孙亚男,陈明华. 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及其成因研究[J]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17,27(03):74-81.
[11] 刘华军,裴延峰. 我国雾霾污染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检验[J].统计研究,2017,34(03):45-54.
[12] 刘华军,陈明华,刘传明,孙亚男. 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溢出网络结构及动态交互影响[J].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,2017,34(01):113-129.
[13] 刘华军,杜广杰.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空间格局与分布动态演进——基于161个城市AQI及6种分项污染物的实证[J].经济地理,2016,36(10):33-38.
[14] 刘华军,刘传明,陈明华. 中国工业CO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网络及协同减排[J]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16,26(04):90-99.
[15] 刘华军,刘传明. 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的非线性传导及其联动网络[J].中国人口科学,2016(02):84-95+128.
[16] 刘华军,何礼伟.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——基于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的再考察[J].财经研究,2016,42(02):97-107.
[17] 刘华军,刘传明. 城镇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双向反馈效应—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的经验估计[J].农业经济问题,2016,37(01):45-52+110-111.
[18] 刘华军,刘传明,杨骞. 环境污染的空间溢出及其来源——基于网络分析视角的实证研究[J].经济学家. 2015(10):28-35.
[19] 刘华军,张耀,孙亚男. 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——基于2000-2013年省际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[J].经济评论,2015(05):59-69.
[20] 刘华军,张耀,孙亚男. 中国区域发展的空间网络结构及其时滞变化——基于DLI指数的分析[J].中国人口科学,2015(04):60-71+127.
[21] 刘华军,刘传明,孙亚男. 中国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研究[J].中国工业经济,2015(05):83-95.
[22] 刘华军,张权,杨骞. 城镇化、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——基于空间回归模型偏微分方法及中国的实证[J].农业技术经济,2014(10):95-105.
[23] 刘华军,杨骞. 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TFP增长的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[J].管理科学,2014,27(05):133-144.
[24] 刘华军,何礼伟,杨骞.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空间非均衡及分布动态演进:1989~2011[J].人口研究,2014,38(02):71-82.
[25] 刘华军,杨骞. 环境污染、时空依赖与经济增长[J].产业经济研究,2014(01):81-91.
[26] 刘华军,鲍振,杨骞.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分布动态与演进趋势[J].资源科学,2013,35(10):1925-1932.
[27] 刘华军,赵浩.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[J].研究与发展管理,2013,25(05):44-53.
[28] 刘华军,张权.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非均衡研究[J].中国人口科学,2013(03):77-84+127-128.
[29] 刘华军,张权,杨骞.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研究[J].教育发展研究,2013,33(09):1-7.
[30] 刘华军,鲍振,杨骞. 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——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的实证研究[J].农业技术经济,2013(03):72-81.
[31] 刘华军,鲍振,杨骞. 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——基于2004-2011年中国品牌500强数据的经验分析[J].财经研究,2012,38(08):84-95.
[32] 刘华军,赵浩.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分析[J].统计研究,2012,29(06):46-50.
[33] 刘华军,赵浩,杨骞. 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——基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与中国品牌500强数据的实证研究[J].经济评论,2012(03):57-65.
著作:
[34] 刘华军:《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区域协调对策研究》,经济科学出版社,2016.
智库报告:
[1] 2015.12,智库报告《关于加快建立山东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议》,时任省长郭树清批示;
[2] 2018.1,智库报告《加快推进山东省雾霾污染区域协同治理,为建设美丽山东提供有力支撑》,省委书记刘家义批示。
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的科研项目
[1]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“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差异及区域协调对策研究”(编号:13CJL069),排名1/9。
[2]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:“电视媒介盈利的品牌延伸机制、路径与模式研究”(编号:10YJC860022),排名1/6。
[3]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:“中国大范围雾霾污染的空间动态关联效应及防控政策优化研究”(编号:17YJA790054),排名1/6。
[4]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:“基于品牌授权的旅游景区盈利机制与模式研究”(编号:2009ZRB0184),排名1/7。
[5]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:“资源环境约束下区域经济增长绩效的空间收敛研究”(编号:ZR2013GM015),排名1/8
[6]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:“山东省雾霾污染的城市间动态关联效应及协同治理机制研究:基于社会网络视角”(编号:ZR2016GM03),排名1/6。
[7]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智库研究专项:“雾霾污染空间关联的整体特征、微观模式与影响因素研究”(编号:18CZKJ13),排名1/6。